舒解工作壓力這麼做

Photo by ANTONI SHKRABA from Pexels

上個周末在國際職業高爾夫球壇發生了兩件大事。這兩件都和個人應對壓力的心理素質有關。

一是美國男子高球選手Phil Mickelson (菲爾.米克森)在美國男子四大公開賽之一的美國PGA標賽以50歲的高齢,低於標準桿6桿的282總桿,以兩桿的優勢擊敗第二名的兩位強敵拿下冠軍。這個總獎金高達1200萬美元的PGA錦標賽是PGA 美巡賽四大滿貫賽之一,這是米克森在繼2013年英國公開賽奪冠後,睽違8年後再次登上男子高球四大賽的冠軍,也改寫了另一位高球好手巴羅斯在1968年以48歳拿下PGA錦標賽冠軍的紀錄。米克森以50歲的年齡在競爭激烈的職業高爾夫球壇,以技術和經驗打趴一群年輕好手,奪下生涯第6座四大滿貫賽冠軍,並寫下PGA最老奪冠的紀錄,創造出米克森傳奇,再度登上國際男子高球的高峰。

另一位就更讓我覺得高興了。就是現年26歳的台灣高球女將徐薇淩,在美國的女子職業高球賽LPGA Silk Championships 也以低於標準桿13桿的281總桿的佳績逆轉勝,為自己拿下職業生涯第一座LPGA的冠軍,成為繼涂阿玉、鄭美琦、龔怡萍、曾雅妮和盧曉晴之後,第六位拿下LPGA的冠軍獎杯,成為另一位表現優異的台灣之光。

在四天的比賽中,這兩位選手都展現了異於常人的強大心理素質,在漫長而艱難的球賽中,表現出抗壓韌性和冷靜。在其他好手的追趕和自己可能犯錯的過程裡,不斷的自我調整,最後表現出斐然的成績。

早先在“網球王子教我的必勝方程式”一文中,提到優異的運動選手都擁有或是培養一些行為的特質,如專注力、自律力、掌控力、和復原力等來面對高壓的競賽環境。而其中當然也包括了如何養成強大的抗壓力,特別是在年復一年不間斷的職業賽季中。其實職場也是一樣,如何在複雜的公司文化和變遷快速的商業環境中,保持高抗壓性,也成為上班族生存的重要法則。

通常職場壓力多來於對自身工作的掌控度,也就是對於公司交付的工作指標是否熟悉,並且能在設定的時間內完成。另外當然也包括了來自上司的要求和同儕之間競爭的壓力。而外在環境的影響,就包括了是否滿足客戶的需求以及商業大環境的持續轉變。這些職場上內外壓力的組合,因為關係到個人的職涯發展,所以如果沒有適當的處理,對個人影響甚巨。

我有個朋友,最近轉調到公司的業務部門。才以為他可以大展長才,但見到他眉頭深鎖的告訴我,新工作壓力實在太大了,讓他有點承受不了。除了疫情有若干影響之外,他的新上司似乎還不太信任他的能力,因此三不五時就找他滙報工作進展,另外因為新到職,也沒有什麼親近的工作夥伴,可以諮詢。於是就像是生活上打了死結一般,求助無門。

其實不管是面對新的工作或是一般工作的日常,類似這樣的工作壓力,就一直在發生。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困擾?依照我的經驗法則,提供一些做法,給你參考。

1,不懂就要請教。

其實問並不可恥,瞎子摸象才是創造壓力的根本來源。人們對於未知或不清楚的工作內容,就會產生一股無形的排斥和厭惡感,進而選擇逃避。其實只有積極的面對,才有機會找出問題的徵結和解決方法。利用反向思維,要主動安排跟上司或同事的會議,來釐清工作的細節,合作方向和進一步了解工作指標(KPI)的要求,才能脫離在不知的誤區裏打轉。

2,尋找指導教練或導師。

如同所有的職業選手一般,不管你有多高超的技巧或是經驗,都需要教練或是導師來持續增加你對專業技術的精進並改善弱點。有時候,甚至需要在心理層面做指引,來穩定求勝的信心。一般比較有人事管理制度的公司,都會針對新人設立“導師” (mentor)制度,其目的就是試圖減少上任的摸索陣痛期,提早進入狀況,發揮工作效能。不管公司是否有提供這項措施與否,我都強烈的建議你一定要尋找至少一位導師,有時候因為不同的專業和項目,可能需要幾位導師,這有點類似在學時期,不同科目不同老師一般。經驗的分享,能夠大幅度的減少你對於工作內容的誤解,並建立正確的做法和方向。現在有些線上專家平台,也提供類似導師諮詢的服務,可以進一步客制化你的需求。

3,設定優先順序。

一般來說,工作績效多以量化和單一的方式呈現。但是為了達成目標,通常需要經過許多不同專案的設計和執行來堆疊。因此必須在了解工作內容之後,儘早跟主管或團隊討論哪些是重要的里程碑和短期內必需完成的。設定好任務的優先順序,建立一個認同的時間表,可以大幅度的減少專案管理導致的壓力。我們常常在各種職業體育的記者會中,聽到媒體詢問選手或教練有關的比賽計劃(Game Plan )一樣,設好先後順序,逐步實現,避免像無頭蒼蠅般的喪失專注力和方向感。

4,建立有效的回饋機制。

每場比賽之後,都一定會有檢討會。職場亦然。針對失誤,提出改善建議,也可以提早分析情勢,避免重複進入誤區,提升績效的品質。一般企業都會設定半年或是全年的績效考核,而這裏的回饋制度並不相同,其主要目的是在找尋工作項目在執行上的障礙並積極地提供員工排除困難的協助,而且是採取短期和滾動的方式進行。高科技公司微軟,就設有常態性的回饋制度( Feedback ),來強化主管和員工之間的溝通並提供協助。與主管或團隊建立持續性的回饋,最少每月一次,如此一來會大幅度的降低壓力的累積,也能有針對性的對壓力源提出解決方法,而不是等到壓力擴大後,才被迫處理面對。

5,嘗試和家人分享工作壓力。

一如徐薇淩在賽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儘管前三天的比賽都在領先羣的地位,但家人告訴她只要好好的表現,不要太過計較是否會拿下冠軍。家人的支持陪伴會創造出一個心理上的安全區,依靠著它走過壓力。也許家人不太瞭解你的工作內容或細節,但是用“說出來”或是“寫下來”的方式,都可以為壓力找到一個宣洩的出口。

6,盡力做到工作和家庭分離。

這應該是現在商業社會裏,最難做到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疫情的影響之下,“在家工作” (Work From Home; WFH)也將成為常態。以前許多人做到工作和家庭分離 (work-life balance)的方式,就是不帶電腦或是工作文件回家。其實在智慧手機普及的今天,這種作法早就已經受到挑戰。在WFH的狀態下,最好的方法,就是想辦法選擇一個固定的房間(如書房)或位置做為辦公區,切記不要把電腦或是文件帶到家裏的各個地方使用。因為最後,你的大腦會覺得整個家都是辦公室,因為無法建立下班後的放鬆感,所以工作的壓力反而成為24小時不間斷而且持續累積的夢魘,不可忽視。

就和各類的職業選手一樣,我們都要面對各式各樣的的問題和挑戰,自然也要經歷各種不同的壓力來源。不論是人生或是工作,要能夠適時並持續從情緒管理和壓力排解的方向來做,你也有機會在各種的賽局中,交出漂亮的成績單。

#舒解工作壓力

#心理素質

#高爾夫

#抗壓力

#在家工作

#WFH

#work life balance

+ posts

和許多人一樣,我也是在職場上走跳多年的上班族。除了剛出社會時,在國內工作幾年之外,過去二十年都在海外打拼。經歷過幾個不同國籍和產品屬性相異的跨國公司,其中也在幾個國家住過。這幾年下來,總想把自己經歷過的人事物和生活體驗用説故事的型態分享出來,感覺上也像在記錄生活,留下足跡一般。所以,不管你是當故事看或是碰巧從中體會或學習了什麼,有你的參與,就是對我最好的回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