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腦會議的盲點誤區,你踩中了幾個?
不管你是部門主管,抑或是團隊中的一份子,在工作上,三不五時地都要負責規劃部門的執行方案,或是提出具有創意的行銷企劃。因此召開會議來尋求突破就變成許多主管或是工作本身的日常。
但是如何真正地組織一個能夠提供創新創意思維以及全員參與的動腦會議時,則是所有參與者所面臨的難題。
多年的職涯經驗,我深深體會到許多這樣的會議,到最後多半流於形式。不但浪費了員工的時間,而且最後的產出結果,不是欠缺想法就是執行效果不彰。因而直接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更可能進一步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錯誤的會議流程選擇
大部分的公司,在準備年度策略或行銷企劃方案時,都會邀集相關部門並組織所謂的動腦(Brain Storming,或稱頭腦風暴)大會。希望藉由跨部門協作和集思的分享,能夠完成一份高效,具創意,而且最後能夠順利達成目標的完美計劃。
一般來說,這樣的會議,除了在流程上,會預先設定動腦目標之外,也會選擇一些討論大綱和方向。另外也會選出引言人或區分小組,來引導動腦會議的進行。
當然一些更嚴謹的企業,甚至在開會前就會預先發出參考資料或數據,讓與會的人有時間做足準備功課,以期能在會議上提出有見地的辦法或建議,以供討論。
其實這樣安排的會議,在未執行前,可能就因為給予過多的資訊,造成了許多思考上創新的限制。除了無法有效地提升參與感,也可能因為一些所謂的意見領袖或是領導發言人(opinion leader)的偏見,而引導出具有預設立場或是平淡無奇的計劃。
這種會議流程的設計,多是利用問題+回答(Q&A)的缐性思考方式,因為預先設定了思考方向和框架,除了無法有效地刺激大腦,促使它發想出脫離常軌,新穎不同的點子之外,參與者是否事先贊同企劃的方向性,其實也是一大盲點。結果不但產出不明確,並且無法採用更開放的方式來拮取不同的洞見。
因此,總結一下,一般線性方式動腦會議的缺點。
1。事前已經預設若干目標,結果反而限制發想,更無法刺激創新思維。
2。多數採用直線性式的討論方式。從一到二接三,過於強調單一方向的解決方案,缺少創意刺激的發散式引導,無法有效地產生不同的看法和建議。
3。過度依賴引言人的組織能力和方向引導,除了容易流於一言堂之外,更可能造成參與者興趣缺缺,無法真正做到集思廣義的目的。
打破常規的創意心智圖
多年來,一直嘗試各種不同的會議方式,希望找到一個較為有效而且能夠真正激盪出腦力,並且能夠整合個人思維和團體協作的動腦會議。
以我本身對心智圖的應用和瞭解,利用心智圖法為基礎,來組織動腦會議有下列的好處;
1。參與者互動性高。不受個人的背景和經驗影響,反而利用不同的工作經驗或專業背景與部門,倡議在完整架構下做出發散性思考,便可以激發出不同過往的洞見。
2。討論過程的延展性強。可以針對重要的議題分枝,展開全新的心智圖,創造更細膩的方案。
3。跨專業的組合性高。可以針對不同專業部門的心智圖,在相關的議題,進行組裝連結,讓企劃案更加全面和完整性。
4。降低風險。做完天馬行空般的發散性思考後,再進行收斂判斷的討論。這個階段的重點,在於針對企業本身的資源或現況,做資源分配或執行步驟的調整。藉由計算企劃執行時的可持續性和有效性,來降低未來盲目投入的風險。
5。團體合作的結果。除了強調全員參與和目標共有之外,更可以重新落實並清晰員工對企業本身的方向性,也比較可以凝聚員工對終極目標的共識。
心智圖是一個不論是個人或是團體皆可使用的大腦思考工具。主要來幫助人們引發創意,開拓更大的思維空間,並善用全腦思考及聯想力,來創造新的想法。
*如果您在動腦會議或者企劃創新上,遇到困難。歡迎留言分享。可能創意心智圖就是你的解方。
Asir168老師為博贊心智圖認證講師 Tony Buzan Licensed Instructor (TBLI)。http://www.tonybuzan-asia.com/huang-chen-pin/
師承心智圖創始人東尼博贊機構副總裁 Marek Kasperski (https://tonybuzan.com/vp-marek-kasperski-2020/) 1 對1傳授思維導圖的全腦應用心法。
身為一位國際専業認證的心智圖講師,我最想做到,就是把心智圖這個能夠有效提升創造力和記憶度的大腦思考工具,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或媒體,傳授和分享給更多的人。讓學習者能夠利用自身或是團體的思維和經驗,透過簡單的紙和筆,就可以為人生的目標或難題,描畫出一個可以突破瓶頸的方向或是藍圖,感覺是不是很棒?
在這裡,我將定期的分享一些心智圖的製作技巧,並且有目的地根據一些大家經常面臨的問題或是挑戰為題,提供心智圖相關的思考模式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
現在就按讚👍並加入臉書粉絲專頁,就會持續收到我的更新,期待透過心智圖,可以帶給你更多更好的想法和未來無限的可能!
#動腦會議
#頭腦風暴
#年度企劃
#領導力
#創新
#發散性思考
#創意心智圖
和許多人一樣,我也是在職場上走跳多年的上班族。除了剛出社會時,在國內工作幾年之外,過去二十年都在海外打拼。經歷過幾個不同國籍和產品屬性相異的跨國公司,其中也在幾個國家住過。這幾年下來,總想把自己經歷過的人事物和生活體驗用説故事的型態分享出來,感覺上也像在記錄生活,留下足跡一般。所以,不管你是當故事看或是碰巧從中體會或學習了什麼,有你的參與,就是對我最好的回饋。